||
本文將發表于《中國科學報》2019年2月18日8版。
基金是用來做的
徐耀
又快到國家基金申請的時候了,千萬個在一線奮斗的科研人員早就開始構思基金申請書,希望一舉中的,尤其是剛剛步入科研行業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基金簡直就是科研起步的發動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關于基金有說不完的話題,從撰寫申請書起,網評、會評、通知,都讓申請人牽腸掛肚,寢食難安。那么基金的本質是什么?基金最關注的是什么?在基金被評價體制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后,這些問題恐怕在很多人眼里早已面目全非。
基金本質就是一筆錢,跟任何商業基金要賺錢一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也有明確目的,就是解決問題,主要是科學問題。但恰恰是這個目的最容易被忽視、被與技術問題搞混。由于語言的差異,我們漢語里的科學和西方語言里的科學含義有很大不同。漢語的科學指分科之學,所以才會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程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說法,而英語里科學就是指我們的自然科學Science,非常明確,沒有異意。國家基金關注的應該就是純粹的基礎的科學問題,不包括技術和工程方面的問題。但是隨著技術進步和工程能力發展,有很多需要總結的規律和新發現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一部分可以歸到自然科學的范疇,但必須是可以上升到理論性的高度,解決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這就是自然科學基金的目的,也是我申請國家基金屢次不中后幡然醒悟的收獲。
很多初入科研的同行會犯同樣的錯誤,就是把技術問題作為科學問題來對待,導致研究目標不夠理論化,不具有普適性。換個思路看待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只是你個人或者你單位的個性問題,那么就沒必要由國家基金來資助,自己籌資解決好了。國家基金的宗旨是開放性,其資助成果利于所有人,申請基金之前首先要搞明白這一點。
為了獲得基金而申請基金是考評機制導致的后果,以至于嚴重誤導年輕人。很多單位都把獲得青年基金作為晉升副教授的門檻,也對也不對,適當的壓力有助于年輕人成長,但是也會使人心慌意亂。年輕科研人員的焦慮是普遍現象,但還是要安下心來深入思考自己從事的研究有沒有可能申請基金,沒有的話,你可能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削足適履或者改換方向地去做研究,而是換到產業部門發展。如果因為申請不到基金而被科研單位淘汰就太冤枉了,原本你就不應該在那里出現。
明白了申請基金應該寫什么內容后,便只剩下一個問題:申請到了怎么辦?自然是用心做,給相關理論的發展添磚加瓦,惠及所有同行。
我在上博士期間就曾經實質性地組織實施過一個重點基金,當然這也是導師領導安排的任務,通過全程實施這個基金,我對基礎科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溶膠凝膠化學是膠體化學的一個分支,膠體化學是物理化學的一個分支,其中有很多問題沒有搞清楚,也可能永遠搞不清楚,而這個分支又應用極廣,盡可能深入認識其中的原理很有必要。我指導兩個研究生對有機硅烷的水解動力學做了原位液相核磁共振研究,并得出一系列反應的化學動力學參數,雖然實際的化學反應動力學參數還會根據反應條件而改變,但是其指向的規律卻非常明確,非水解官能團對水解速度的影響巨大,而且一快一慢兩種硅烷混合在一起,其水解速度胡互相逼近,這就為利用不同硅烷偶聯劑對溶膠進行調控提供了原理上的指導。以這個基金為出發點,我們又做了很多工作,經過20年的潛心研究,這部分工作總結為一本專著《溶膠凝膠法和高功率激光光學薄膜》,這就是國家基金開出的花朵。
現實中有很多人把拿到基金作為最終目的,一旦拿到經費,就采取應付的態度,這是最不可取的做法。如果這樣,灌水文章一定會源源不斷,會沖淡基金總體的含金量。科學研究有后延效應,由國家基金牽引出來的問題很可能也是申請者自己所要畢生從事的研究方向,不可隨便處理。問題解決了,鉆研就更深入,就會發現更多的問題,這樣長期做下去,就會建立起自己的研究體系,才能在領域里有實至名歸的知名度,而不是靠背景、帽子、人脈打造的知名度,有學術水平的知名度雖然來得慢,但是踏實,永遠不會失去。
嚴格說來,每一個基金投入就是一筆生意,按照經濟的法則,投資方也應該如申請方那樣認真對待。一個青年或面上國家基金也許更像商業里的天使基金,通過少量資金牽引出一些真正的學問,培養出一些真正的學者,則善莫大焉。而國家基金中的大塊頭項目則更像商業里的風險投資,要求明確收益,而且是高收益,必須是可以計算的收益,因此,凡是不能明確計算收益的大項目不應該設立。比如,儀器研制項目必須要有商業預期,實施長期觀察,不能說科學儀器就高大上到脫離商業,看看各個實驗室里哪個儀器不是商品化儀器。最容易被不良人員鉆空子的是經費不大不小、目標設置可軟可硬的項目,承研人員沒有認真做的話,也很難追責。一句話,嚴格說,基金是國家利用稅收做的商業行為,雙方都必須考慮投入產出比,基金委在監督項目執行者方面應該起到更大作用。
最后,對于缺錢的青年科研人員,基金很重要,但也不重要,而發現科學問題并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為了這個目標,基金可以利用,其他資金亦可。如果你成功申請到基金,那么怎么做就考驗你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態度了。如何對待問題和經費,實際上是享受科研的科學家和享受科研圈的人的分野,希望基金資助的都是真正的科學家。
Powered by simestates.com
Copyright © 2007- 中國科學報社